拉丁美洲的狂欢节(Carnaval)是全球最盛大、最具感染力的文化庆典之一,是这片土地对生命、自由与多元文化的极致表达。从巴西里约热内卢的桑巴狂潮,到加勒比海特立尼达的钢鼓韵律,再到哥伦比亚巴兰基亚的传统魔幻,狂欢节以震耳欲聋的鼓点、炫目的服饰和全民参与的狂欢精神,将整个大陆点燃成一片沸腾的海洋。


每年,拉美狂欢节都以其五颜六色的服饰、声势浩大的阵容和热闹非凡的氛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整个拉美也因为这一欢乐的节日而坠落到狂欢的世界中,如同一块巨大的磁石,将成千上万的游客吸引到此。


而这狂欢节背后所蕴藏的新“机遇”,巨大的消费增长潜力也让越来越多的出海企业开始关注“拉美市场”——一个一直被低估的“潜力巨人”。

 

拉美消费市场被低估的6.5亿购买力

拉美基础盘:

  • 人口红利:6.5亿总人口中,30岁以下群体占比超45%,平均年龄仅31岁(中国38岁,欧洲43岁),年轻化结构孕育持续消费动能
  • 经济底盘:2023年拉美GDP总量达5.8万亿美元,相当于印度(3.7万亿)与东盟十国(3.6万亿)之和。巴西、墨西哥、阿根廷三国贡献70%消费份额,人均GDP分别达8920美元、11496美元、13687美元(东南亚均值约4500美元)
  • 购买力悖论:尽管通胀与贫富分化严重,拉美家庭消费占GDP比重高达64%(全球均值58%),秘鲁人将月收入25%用于服装,巴西贫民窟家庭智能手机渗透率达92%

 

而在狂欢节期间,我们也从真实的数据和案例中窥探出背后的消费潜力:

巴西狂欢节:

  • 2024年巴西狂欢节直接消费达87亿美元,相当于该国日均零售额的4.3倍
  • 旅游业收入占比32%,其中里约酒店均价飙升至500美元/晚
  • 服装业占比28%,羽毛批发商单日出货量超20吨
  • 酒精饮料消费激增215%
  • 里约贫民窟的桑巴舞校通过巡演获得年度80%收入
  • 街头小吃摊主在4天内赚取月均收入的3倍

根据巴西全国商品、服务和旅游商业联合会(CNC) 的数据,2024年狂欢节期间,巴西在线销售额预计将达到近550亿巴西雷亚尔,较2023年(46亿巴西雷亚尔)增长17%。


这一显著的增长反映了巴西消费者在线购物行为的活跃度以及电商市场的强劲增长潜力。巴西物流公司Jadlog为应对狂欢节订单,启用“无人机+摩托艇”混合配送:从中国义乌采购的200吨羽毛饰品经巴拿马运河直送亚马逊雨林村落,配送时间压缩至72小时,成本激增300%仍被商家接受。透过这些基础数据结构和真实案例,让我们也从中窥探出这6.5亿背后的增长潜力非常巨大。

f5e1d46b8ebc72f1373500cf7bbe6fd2_ff5b6efec8.png

 

本地化战略从“适配”到“共生”

推行“本土化”已经成为出海企业战略布局时的重要一环。目前所说的本地化不仅仅是在当地设立公司,搭建本地团队那么简单,而是要结合当地用户的文化和习惯,因地制宜,和本地市场从“适配”到“共生”,共同抓住增长机遇。


以小米公司为例,小米从初探拉美市场到融入拉美市场再到占据领先地位,足足花费了十年时间。根据调研机构Canalys发布的最新数据,2024年第二季度,小米的出货量同比增长了35%,一跃成为拉美市场增长最快的手机品牌之一。


小米手机在拉美市场的成功绝不是偶然,小米公司在布局拉美市场时,就优先考虑到了拉美市场本土的人文特色与经济环境,相比于印度市场更看重于价格的低廉,拉美市场则更关注手机的性价比。以此为切入点,小米手机又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选择了“社交化场景”营销,经过团队数余年的探索与努力,最终在拉美市场占领了一席之地。


另一个例子,快时尚巨头SHEIN在巴西的突进更具启示:他们在巴伊亚州建立“卫星工厂集群”,将中国柔性供应链嫁接至本地手工纺织传统;孵化“热带灵感设计师社区”,让里约贫民窟涂鸦师参与图案设计分成;接入本地PIX支付系统,实现贫民窟现金支付与数字钱包的无缝转换。这种“细胞级渗透”使其巴西用户复购率较其他新兴市场高出47%。


所以说这里“本地化战略”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持续动态校准的“热带生存算法”,真正学会从“适配”到“共生”,当企业学会用拉美的逻辑征服拉美,6.5亿消费者会用狂欢节般的热情,回报那些真正深入大陆脉络的破局者。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所说:“当世界变得平坦,并且你也感到这种压力时,你应该挖掘自己的潜力迎接挑战,而不是修建各种保护墙。”

7f8ea0994ee22131dd8f367ae77c0ed9_ced305641b.jpg

 

拉美金融科技市场——狂欢背后的基础建设支撑

 

近年来,拉美的金融科技领域经历了快速增长,尤其是在替代性金融领域。这一增长主要受到传统金融体系低效率的驱动,传统银行长期以来未能为大部分人口提供足够的金融服务。这种局面导致了消费者对银行业务和信贷的高需求,而非正式信贷渠道和经济不稳定进一步突显了传统金融机构未能解决的缺口。


在中国,微信和支付宝等超级应用已经超越了传统的线下卡支付,推动了数字支付的广泛普及。而在拉丁美洲,尽管信用卡基础设施已经存在了几十年,但发卡机构仍然难以为大部分人口提供足够的信用额度。因此,大量人群,尤其是年轻人,仍然没有银行账户或服务不足。这为挑战者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创造了机会,例如巴西和墨西哥的Nubank,它们迅速崛起并成为全球最大的数字银行之一。


此外,拉丁美洲的监管机构也在积极推动金融包容性和竞争。以巴西为例,引入了PIX——一个所有金融机构都必须连接的24/7即时支付系统。这一举措不仅推动了快速采用,还显著改善了金融包容性。通过PIX,数字钱包用户可以高效地充值账户并获取基本银行服务,特别是那些传统银行服务不足的人群。

0e93d0be7eef08afe08270aa08f37cae_d71504ca62.png

PayerMax已接入PIX支付服务

总的来说,拉美金融科技市场的狂欢背后,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撑。无论是挑战者银行的崛起,还是监管机构的创新举措,都在为这一地区的金融包容性和竞争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PayerMax自2021年便开始布局拉美市场并在巴西和墨西哥设立本地办公室和聘用本地员工,为出海企业踏破“支付”这一难题,下方是PayerMax在拉美市场的业务布局,如果您最近也考虑进入拉美市场,欢迎和我们联系。

d38b17e5e0a38449d6d3f7587c8c4932_6396172cac.jpg

 

拉美市场从不是“小而美”的盆景,而是需要重资本、深本地化、高耐受力的巨型试验场。它的魅力恰恰藏于混乱与秩序的裂缝中——当中国企业学会用墨西哥的“辣椒逻辑”定价、用巴西的“桑巴节奏”营销、用阿根廷的“比索智慧”避险,6.5亿消费者终将证明:热带雨林里生长的,从来都是参天商机。
 

 “拉美狂欢节”既是出海企业初探拉美市场的窗口,也是企业拓宽海外市场的一个契机。这背后,是基于第四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质生产力的加持。全球化的浪潮注定澎湃汹涌、势不可挡;中国企业出海的步伐也将愈发稳扎稳打、坚实笃定。
 

本文所用图片、LOGO等素材仅用于内容展示,版权归原作者或品牌方所有。如涉及版权或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