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游戏产业作为全球第四大游戏市场,正经历着深刻变革。随着中国游戏公司的强势进入,这个成熟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重塑。中国游戏公司通过与本地公司合作,深入进行游戏本地化,以更好地迎合韩国玩家的独特偏好。然而,进入这一市场并非易事——从应对严格的游戏监管政策到克服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每一步都需谨慎对待。
PayerMax特别推出“双色韩国”主题系列文章。红色象征行业的蓬勃热血与活力,而蓝色代表不断创新、引领未来的科技力量。本文将从市场机遇、中国企业策略、支付创新以及产业发展趋势四个维度,解析这场正在上演的市场变革。
黄金市场,韩国游戏产业的战略价值
韩国游戏市场以其高消费能力、成熟的产业环境和独特的游戏文化,吸引着全球目光。市场数据显示,2022年韩国游戏市场规模达186亿美元,预计2024年将增长至216亿美元。在这片沃土上,NEXON、KRAFTON等本土巨头与中国新进入者展开竞争。两大核心优势使韩国成为中国游戏企业的战略要地。
1. 市场成熟
韩国玩家的人均游戏支出在全球范围内名列前茅。根据Statista数据,2022年韩国游戏市场规模约为22.2万亿韩元(约合186亿美元),预计到2024年将增长至25.86万亿韩元(约合216亿美元)。韩国游戏市场预计2024年至2027年的年均增长率为7.95%。这一持续增长的高消费市场,加上玩家对新游戏的高接受度,为中国游戏企业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发展平台。
2. 文化相近
中韩两国地理位置接近,文化上有诸多相似之处。这种地理和文化上的优势有助于中国游戏企业更好地理解和满足韩国玩家的需求,进行有效的本地化运营。
综上所述,韩国游戏市场的高消费能力、成熟的市场环境、浓厚的电竞文化、政策支持以及地理和文化优势,使其对中国游戏企业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然而,进入这个充满诱惑的市场并非易事。面对本土游戏公司占位优势和严格的市场监管,中国游戏公司需要开辟出独特的竞争路径。
破局之道,中国游戏公司的成功策略
近年来的市场实践显示,一些中国游戏公司已经找到了突破的关键。相比之下,韩国游戏产业未能紧跟全球趋势,未能推出具有杀手级的知识产权(IP),并长期陷入特定类型游戏的局限。面对韩国市场,中国游戏公司开创了独特的竞争路径,形成了两大制胜法则。
一、精准营销、薄利多销
以中国出海游戏《라스트 워》(Last War)为例,通过与韩国艺人申东烨的深度合作,巧妙设计“笨拙”操作的广告创意,从而激发观众亲自体验游戏的兴趣,引发社交媒体的广泛讨论,成功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的关注。这种本地化营销策略帮助游戏快速跻身韩国手游市场前列。
自2023年7月推出以来,《라스트 워》(Last War)凭借强大的广告营销和明星代言,迅速在韩国手机战略游戏市场占据了前列位置。根据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的数据显示,该游戏在韩国战略类手机游戏收入中排名第六,并在2024年跻身所有类别的第四位。
与韩国游戏公司注重吸引高消费用户不同,中国游戏公司倾向于采用“薄利多销”的策略,吸引更多用户,即使单个用户的消费较低。
二、创新玩法、轻量上手
韩国游戏市场正向休闲化转型,用户偏好时间投入少、操作简单的游戏类型。中国出海游戏《버섯커 키우기》(Growing a mushroomker)正是抓住这一趋势,推出创新玩法:
- 将放置与主动操作相结合,既保持轻松体验,又增加互动性
- 采用灵活的小额付费机制,避免强制性大额充值
- 加入公会、PVP等社交对抗元素,提升游戏粘性
MMORPG(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一直是韩国本土游戏公司的优势赛道,但中国游戏公司成功的关键在于采用简单易上手的操作方式,这与休闲游戏的特点相吻合——每局时间短、操作简单、收费低,从而大大降低了用户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这种创新策略使游戏在韩国市场收入达6400万美元,占全球收入66%,成功超越本土游戏巨头NCsoft的主力产品。

Growing a mushroomker
《버섯커 키우기》(Growing a mushroomker)通过多维度创新重新定义了放置类游戏。游戏虽属放置型RPG,但打破了传统"挂机"模式,引入主动操作机制,让玩家通过道具使用和角色强化参与游戏进程。在商业模式上,游戏采用了巧妙的关卡设计,随难度提升适时引入小额、非强制性付费选项,避免了传统游戏强推大额充值的问题。同时,游戏通过公会系统和PVP对战打破了放置游戏缺乏互动的局限,让玩家在竞技对抗中建立社交连接,有效提升了游戏的趣味性和用户粘性。
PayerMax深耕韩国市场,助力商户高效出海
Growing a mushroomker在商业模式创新上的成功,特别是其灵活的小额付费机制,凸显了支付体验在游戏出海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事实上,能否打造便捷、本地化的支付环境,往往决定了游戏商业模式能否顺利落地。作为深耕韩国市场的支付解决方案提供商,PayerMax对韩国市场的独特性有着深刻理解:这是一个对技术革新充满渴求、对支付方式要求多样的市场。
首先,PayerMax具备与韩国主流银行和电子钱包的完全兼容性。这意味着能帮助出海商户覆盖包括但不限于NAVER Pay,Kakao Pay,Samsung Pay等在内的当地主流支付方式。通过无缝集成,PayerMax有效地拓宽了企业客户的市场覆盖面,并适配手机网页、扫码、App、官网充值站等多种电子钱包支付场景。同时在卡支付方面,不仅支持国际卡,还支持韩国本地卡,确保了高达37%的潜在消费者覆盖率。
其次,PayerMax的支付系统强调稳定性和可靠性,实现了99.99%的系统可用率。这种高度的稳定性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处理高频率和高价值交易时。PayerMax的智能路由技术(Smart Routing),进一步确保了支付成功率,同时PayerMax支持多资金来源(余额、卡等),相比单一资金来源能够提升10%的支付成功率,适应了韩国市场对效率和可靠性的高标准要求。
此外,PayerMax特别重视本地市场的营销活动,与NAVER Pay等本地电子钱包合作,为消费者提供独家优惠和促销活动。这种策略不仅增强了品牌忠诚度,还为企业提供了独特的市场竞争优势。
支付体验是游戏企业出海韩国的重要一环。通过本地化的支付方案、稳定的技术支持和灵活的营销工具,企业能更好地服务韩国用户,提升市场竞争力。在此基础上,我们还需要放眼未来,关注韩国游戏市场的发展新趋势。
未来图景,产业发展新趋势及挑战
在中国游戏公司不断突破韩国市场的同时,韩国游戏产业也在积极求变。从电竞文化的深化到监管政策的更新,这个全球第四大游戏市场正展现出新的发展图景,呈现出三大关键趋势。
一、电竞文化的蓬勃发展
韩国作为全球电竞文化中心,拥有从PC房到职业联赛的完整生态。2024年Faker率T1夺得第五个LOL世界冠军,展示了韩国电竞的持续影响力。这提示中国游戏公司需重视游戏的竞技性设计,迎合韩国玩家对高操作性、对抗性的偏好,从而更容易在强调竞技精神的韩国电竞文化中获得青睐。
二、政府政策与监管
韩国政府对游戏产业的监管一直在与时俱进。从早期面向未成年人的“灰姑娘法”,到2022年改由家庭自主协商游戏时间,再到2024年3月新版《游戏产业振兴法》的实施,监管重点逐步转向维护市场秩序和保护用户权益。新法要求游戏公司必须公开游戏内道具抽取概率,明确随机物品的种类和获取机制。
对入韩企业而言,这意味着需要在两个方面做出调整:一是严格遵守概率公示等合规要求,二是在产品设计上更注重用户体验,通过非时间依赖型玩法和透明的付费机制,提升用户信任。

图源:君泽君律师事务所
三、游戏全球化扩张
面对本土市场增长放缓,韩国游戏公司正加速海外扩张。2024年上半年,Nexon、Netmarble和NCSoft三大巨头的海外收入达14.7亿美元,同比显著增长。其中Nexon通过《地下城与勇士》等核心IP成功打入中国市场,海外收入占比升至54%。
韩国企业的出海实践为中国企业进军韩国市场提供了重要启示:
- 深度本地化:不止于语言翻译,更需要对游戏内容、角色设计和营销方式进行文化层面的调整
- IP价值最大化:韩国企业擅长通过IP延伸开发维持用户粘性,这一点值得中国企业借鉴
- 渐进式市场策略:先通过细分市场建立口碑,再逐步扩大市场份额
以Shift Up公司为例,其IPO融资计划获得腾讯支持,预计筹集3.13亿美元,展示了中韩游戏产业合作的新可能。这种双向互动的格局,正成为推动两国游戏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结语
韩国游戏市场正迎来重要转折。本土游戏巨头纷纷加速出海,以Nexon为代表的企业在2024年上半年海外收入占比已超54%,《地下城与勇士》等核心IP在全球市场表现亮眼。这一趋势显示出韩国市场的竞争格局正从本土走向全球。
回顾过去十年,中国游戏产业已从追赶者蜕变为全球“第一梯队”。腾讯、网易等公司凭借市值、产品数量和市场份额的优势,在多个细分市场确立领先地位。尽管韩国在MMORPG等领域仍具优势,但来自中国企业的竞争压力正促使韩国公司加速转型。
这种竞合态势为中国企业进军韩国市场提供了新的思考维度。在把握市场机遇的同时,更需要保持清醒认识。韩国市场的价值与挑战并存,中国企业唯有在理解本土文化、严格遵守监管、持续创新产品的基础上,才能在这场深化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长期发展空间。